阿里即时零售主品牌浮现:饿了么App“隐身”,“变脸”淘宝闪购

Nov 5, 2025 IDOPRESS
一款拥有16年历史的外卖平台悄然更名,背后是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野心与困局。

文丨罗曾

一款拥有16年历史的外卖平台悄然更名,背后是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野心与困局。

11月3日,饿了么App完成版本号12.0.1的更新,正式更名为“淘宝闪购”,目前该更新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。新版本打出了“外卖放心点,美食准时达”的宣传标语,并将在品牌统一后首次参与“双11”大促。

淘宝闪购是今年4月30日由淘宝“小时达”升级而来的即时零售品牌,饿了么为其提供供给、运力及技术支撑。在持续的资源投入和补贴推动下,淘宝闪购上线以来增长迅猛,不到4个月,其日订单峰值达到1.2亿单,周日均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,整体月度交易买家数达到3亿。

在业内看来,饿了么更名为淘宝闪购背后,核心目的在于战略集中与资源整合。此前,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存在多个品牌并行的情况,包括饿了么、淘宝小时达等。统一品牌有助于结束内部博弈,将淘宝的流量、饿了么的运力、天猫超市的供应链有机结合。

据21世纪经济报道,饿了么客服中心工作人员对更名一事回应称,此次调整仅为名称变更,用户消费权益、数据隐私政策均保持不变,配送运力也正常运转。该工作人员还补充道,“淘宝闪购也是属于饿了么旗下的一个业务”。

至此,饿了么从独立外卖平台转型为“即时零售”履约基础设施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淘宝闪购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8月,平台非餐零售全品类订单量增长超2倍,商品品类宽度同比增长30%。其中,提供24小时营业服务的便利店达到三分之一,过去一年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数量同比增长50%以上。此外,今年夏天平台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,全国有超127个城市夜间订单月环比增长超100%。

而上述数据背后,消费场景正从传统的应急采购,迅速拓展至出差、旅行、露营等多种情境。以闪购仓为核心的新型便利业态因响应敏捷、商品丰富、全天候运营,成为增速最快的业态之一。

为此,10月31日,淘宝闪购正式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“淘宝便利店”,将以闪购仓形态基于阿里生态供应链优势,提供“一应俱全、24小时营业、30分钟达”的购物体验。

淘宝闪购即时零售总经理根仙强调,“平台坚持与生态共赢,不建仓、不开店、不与商家争利”。淘宝便利店采用品牌授权模式,门店资产归属商家,商家按平台标准提供服务,提升消费者体验。

同时,淘宝闪购宣布将在未来一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,用于支持品质仓店建设、商品升级、物流能力建设及数字化能力迭代。首批淘宝便利店将开放34个名额,主要为SKU约1万的旗舰仓和标准仓;针对校园场景将设特殊仓型。

这一举措或直接对标美团的“官旗闪电仓”计划。10月29日,美团闪购宣布推出全套品牌增长方案,将与上万个品牌共建“官旗闪电仓”,美团负责搭建仓储、配送、数字化系统等“基建”,品牌方可“拎包入驻”即时零售。

现如今,即时零售市场已形成美团、阿里、京东三足鼎立之势,各家正通过不同策略加速布局。

美团凭借其成熟的履约体系与精细化运营,占据相对优势。2025年,美团即时零售的日订单量在高基数下仍持续攀升,从去年中报期的日均6800万单,到今年同期峰值突破1.2亿单。旗下闪电仓也已在全国建设超过3万家。与此同时,美团仍保持着国内最庞大的骑手网络,骑手数量以年均近20%增速攀升至745万人。

京东则以供应链为依托,尝试在高频业务中引流。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分享会上直言:“来京东点外卖的消费者有40%会去买京东商城的电商产品,我们做外卖亏的钱,比去抖音、腾讯买流量要划算”。数据显示,上线仅90天,京东外卖平台日均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,占据全国外卖市场超31%份额。

面对竞争,阿里选择通过业务整合,修复电商基本盘。6月23日,阿里宣布饿了么、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,由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蒋凡统一管理。

尽管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雄心勃勃,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。例如在商户资源分配上,有业内人士指出,平台需精准平衡高频外卖与低频百货之间的流量倾斜,避免因内部资源争夺而削弱整体竞争力。与此同时,骑手运力的动态调配亦构成关键考验——如何在餐饮与零售订单之间实现运力的智能调度,确保即使在订单高峰时段,两端业务仍能保持高效、稳定的履约水准?

随着饿了么更名为淘宝闪购,阿里在即时零售赛道的布局已全面展开。品牌统一只是开始,接下来将面临商户资源分配、骑手运力平衡、补贴效益等多重考验。而即时零售的竞争也正从单纯的价格战,升级为供应链、履约能力与生态协同的综合实力较量。

(责任编辑:zx0280)